近年来,澄江市严格按照“保护第一、治理为要、科学规划、绿色发展”总体思路,坚持山湖同保、水湖共治、产湖俱兴、城湖相融、人湖和谐,在统筹抓好抚仙湖入湖河道截污治污、生态移民搬迁等工作的同时,不断推进抚仙湖生态湿地建设工作。
湿地由于其巨大的环境调节功能和生态效益被称之为“地球之肾”,与森林、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,可以调节气候、改善环境,是重要的生态资本。2015年底,抚仙湖国家湿地公园(试点)获得国家林业局批复,成为云南省唯一一个获2015年批准建设的137个国家湿地公园试点之一。作为抚仙湖北岸生态湿地建设项目——洋潦营、小白祥地块工程,位于抚仙湖国家湿地公园(试点)规划红线内,在建设过程中,按照政府要求统一规划、分期实施,对原有苗圃区域就地湿地化,在抚仙湖北岸实施环湖生态修复,建成展示澄江城市形象、文化特色、旅游观光、经济收益的复合型湿地公园。
现如今,在抚仙湖北岸,石碑上“抚仙湖国家湿地公园”几个大字格外显眼,旁边是绿茵茵的小草和五颜六色的小花,放眼望去绿意盎然、生机勃勃,令人心旷神怡。北岸洋潦营、小白祥湿地建设占地面积418.27亩,总投资4510万元,包括入湖面源低污染水湿地净化工程、湿地生态景观修复工程、湿地配套工程三部分。
目前,又增加了以自然生态修复为主的万海社区镇海营退耕还湿项目360亩。各大湿地的建成有效控制了抚仙湖入湖河道污染,提升了湖滨区域水土保持功效,确保了抚仙湖稳定保持Ⅰ类水质,使抚仙湖北岸湿地真正成为群众共享的绿意空间。(玉溪日报通讯员 耿钰 曹梦婷 杨沛承) |